中華民國全民健康管理協會
在季節交換之際,隨著溼熱的氣候逐漸轉為乾冷。我們的皮膚變化也跟著換季了,所以讓我們先來認識哪些病是秋冬的流行皮膚病呢?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 及早預防秋冬流行皮膚病的發生…
(一)秋冬容易發生的病
1.冬季溼疹:
冬季溼疹發病的時間會在秋冬的早期開始,且以年長者居多,而女性較男性多,這主要是因為皮膚的皮脂分泌過了25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而女性又較男性減少的快。皮脂一旦減少到一個程度,對皮膚的保護就會不夠,於是乾、癢、抓、發炎的四部曲逐一上演,冬季溼疹就這麼出來啦。而好發的位置以四肢為主,尤其是小腿前面的部位。
改善方法:
1.生活習慣:建議洗澡水勿過熱,以免皮膚的油脂及水分流失更多。
2.內服預防:補充GLA(γ-亞麻仁油酸),可降低發炎反應及擴張血管的作用,故對溼疹、乾癬、座瘡(青春痘) 、皮膚乾燥發癢等,有改善作用。
3.外用改善:洗澡後趁皮膚還有濕度的時候擦上保濕品,可用保濕乳(含 γ-亞麻仁油酸)以油包水,加強皮膚保濕鎖水。
(二)秋冬容易惡化的疾病
1.乾癬:
乾癬目前的證據顯示是由於皮膚免疫調控不當造成表皮細胞增生及分化的異常,於是會在皮膚出現大大小小、不規則形狀、界線分明的紅疹,其上並覆有銀白色的厚屑。事實上乾癬是一種慢性病,患者一年四季都會發病,但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乾癬病灶有治療的效果,而到了乾冷的秋冬季節,大部份人減少肌膚與日照接觸的時間,因此全身性乾癬的症狀容易復發。
改善方法:
1.飲食調整:攝取原態食物,避免過多的加工食品、每日攝取足量新鮮蔬果,以提供身體代謝所需之維生素及礦物質、用好油,有助於脂肪酸之正常代謝。
2.補充治療:建議補充GLA(γ-亞麻仁油酸)及益生菌,調整免疫機能。GLA可減少細胞釋放發炎物質,而腸道亦為人體重要免疫器官。
2.脂漏性皮膚炎:
此病一般認為和遺傳體質有關,也有人認為和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有關。好發於秋冬季節,症狀也會比較嚴重。患者以男性較多。好發位置為皮脂腺分泌旺盛處如:鼻緣、眉毛、耳朵、頭皮、前胸等。在患部會出現一些黃色帶鱗屑的斑塊,除了造成外觀上的困擾外,有時會伴有搔癢症狀,及併有頭皮屑多或青春痘的現象。此病會在壓力大時或季節變換時發作或惡化,秋冬為容易惡化的時期。
改善方法:
1.壓力調適:不熬夜,並且適度舒緩工作及生活上所帶來的壓力,如: 運動、睡前靜下來聽輕音樂15分…等。
2.適當清潔:洗髮精裡主成分為胺基酸可改善頭皮搔癢症狀。
3.飲食調整:有些研究發現,營養和脂漏性皮膚炎有關,維生素B6、生物素、鋅、γ–亞麻仁油酸等常被認為有助改善症狀,可以考慮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
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是因:環境刺激(如食物、塵蟎)、皮膚結構受損(如皮膚乾燥)、免疫機能異常(如血漿中高濃度的IgE)。症狀是皮膚乾燥併隨有嚴重的皮膚瘙癢及發紅情形。也會有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沉澱等症狀。患者皮膚會有乾燥、很癢、以及易感染病菌的現象。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皮膚原本就較乾,所以在乾冷的秋冬季節,若不注意保濕,很容易就會因乾、癢、抓、發炎的四部曲變化而惡化。
改善方法:
1.正確清潔:因患者體表易附著細菌,而這些髒污會使得症狀惡化,故建議選擇低刺激性洗劑清洗,即選擇界面活性劑含量較少的商品以減少刺激。
2.加強保濕:若皮膚乾燥易引起搔癢抓,破壞皮膚結構,且易受刺激物入侵。可於洗澡後立即塗抹保濕乳霜(內含玻尿酸及γ-亞麻仁油酸最佳)來預防乾燥現象。
3.移除刺激源:塵蟎、化妝品、紫外線、動物毛髮…等皆易引起搔癢症狀,故應經常居家清潔及避免接觸過敏原。
4.止癢抗發炎:當癢的症狀難以忍受時,可塗抹或口服醫生開立之止癢藥物,不要搔抓,以免症狀惡化。
5.釋放壓力:壓力會使免疫調控失衡、脂肪酸代謝異常,故應避免過勞、睡眠不足、暴飲暴食、不當減重…等狀況,可選擇運動、心理諮商,正確調適壓力。
6.免疫調整:均衡飲食(參考每日飲食指南*),避免反式脂肪(如油炸類、糕餅);抑制過敏反應,使免疫平衡。
*資料來源: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
*建議補充GLA(γ-亞麻仁油酸):據研究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具脂肪酸代謝異常的現象,其血中缺乏γ-亞麻仁油酸,而由GLA生成的PGE1*為可抑制促進發炎反應的PGE2產生。
如何挑選好的油脂來保養?:
1.高含量GLA
2.低LA含量(影響GLA吸收率)
3.低氧化率(穩定性佳)
可到診所、藥局向專業人士詢問
註:
*PGE1:GLA為PGE1之前驅物質,而PGE1為調節人體機能的激素,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及擴張血管的作用。
資料來源:
1. 楊宏基 醫師 / 比漾皮膚科診所 http://pchome.uho.com.tw/sick.asp?aid=783
2. 常春月刊 | 華人健康網 點擊看詳情內容 >>